《甘肃法治报》:甘肃税务:赋能乡村振兴 激活发展新活力
今年以来,在甘肃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绿色发展势头强劲,乡村旅游活力焕发,特色产业蓬勃兴起。我省各地税务部门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推动涉农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落细,持续优化纳税服务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税动能”。
“三元双向”: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
“三元双向” 循环农业是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废弃物为资源,在三个产业之间闭合转化利用的现代生态低碳农业模式。庆阳市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引导扶持作用,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有力推动了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
庆阳晶晶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徐永久感慨道:“食用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今年,我们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仅8个月就享受了178.48万元税费优惠。”
镇原县“三元双向”循环产业农业园负责人张勇表示:“一片田,一笼鸡,一根草,一袋肥。税务干部主动上门为公司辅导适用的优惠政策,今年短短几个月,我们就享受免税收入9.38亿元。这让我们有信心走好创新发展之路。”
甘肃省税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采取分类管理服务模式,为涉农企业 “量身定制” 税费优惠政策相关资料,并围绕企业购买、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及时进行宣传辅导,助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农旅融合:打造乡村发展新模式
在嘉峪关新城镇的鹏龙度假村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自给自足、简单纯粹的农耕文化。农旅产业不仅造“富”了一方百姓,还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度假村负责人孙建生说:“我们乡村民宿自开业以来经营压力很大,好在税务部门主动问需,及时送来税费优惠政策。开业至今,我们已享受近4万元税费减免。如今,民宿被越来越多年轻游客认可,经营状况持续向好,我们有信心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省税务部门抢抓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契机,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及时了解经营者实际诉求,拓宽税费优惠政策知晓面,确保优惠精准直达,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强劲税动力。
庄浪县税务局积极搭建“县局+分局+乡村”服务网,分级分类解决村民各项涉税费问题。通化镇陈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带头人陈旭升称赞道:“税务部门在村两委设置乡村税费便民服务站,我们在家就能办理很多涉税费业务,真是省时又省力。”
特色产业:铺就富农增收新路子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甘肃省税务部门聚焦涉农产业,将税收宣传、诉求响应、政策落实、精细服务融入网格化日常管理中,不断提升税费服务质效,助力乡村振兴。
宕昌县八力镇石门村宕昌鹿都产业园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电商”的运营模式,梅花鹿养殖项目直接带动了本地经济发展,并吸纳附近200余名劳动力就业。该公司负责人周承森表示:“税务干部主动来鹿园为我们纾困解难,各项税惠政策亲自送到我们手上,让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公司将不断加强特色养殖产业,创品牌、强链条、建集群,开辟出一条致富之‘鹿’。”
岷县立源牧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姑霞说:“我们对财务会计处理、税费政策等不太熟悉,好在有税务部门的辅导帮助,让我对合作社发展信心十足。”立秋后,随着猫尾草全面进入采摘期,猫尾草购销商们也迎来涉税费业务高峰期。岷县税务局通过网格化管理和税收大数据为草农梳理税费优惠政策和操作流程,就发票知识、开具流程等进行耐心解读和辅导,助力草农降本增效。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通讯员 屠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