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税务:税惠点亮“菌菇产业”发展致富路
近年来,庆阳市立足资源禀赋,坚持把培育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体系的关键纽带,科学谋划,强力抓促,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庆阳市税务部门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积极靠前服务,落实落细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坚持以税助农、以税惠农、以税兴农,助推菌菇产业蓬勃发展。
精准对接施好政策肥
庆阳鹏宇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建立了集菌棒生产、推广、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年产香菇菌棒72万棒,培育出的鲜菇菌肉肥厚、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欢迎,远销西安、重庆、杭州、上海等地。
“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我们连简单的开发票、选择税率都不会操作。幸亏税务部门的‘开业第一课’培训,税务干部‘手把手’教我们开票、申报,后面还指定干部开展‘一对一’税费优惠政策辅导,为合作社发展壮大解决了后顾之忧。合作社今年累计享受各类税费优惠政策6.6万元,我们用这笔资金扩建了一座大棚,建成后将年生产香菇菌棒30万棒,增加销售收入202万元。”该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孙超鹏说道。
为更好服务菌菇产业发展,庆城县税务局持续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建立税企专员机制,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发票领用及开具、纳税申报等涉税业务“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并通过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等渠道,实时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对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助力菌菇产业走稳走好发展路。
红利直达浇好税惠水
在合水县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之际,汪建军抓住发展机遇,创立了合水县王子菌业有限公司。经过数年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拥有养菇房1000平方米,生产车间500平方米,年生产培养料300多吨,生产菌包100万包,产菇70万斤,产值达到320万元。公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周边376户群众入股,还成为了县域内食用菌产业的明星企业。
合水县税务局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打好“税惠+服务”组合拳,组织税务干部深入企业开展政策辅导和走访问需,将税费优惠政策精准送达每一位纳税人手中,真正实现 “政策找人”“政策上门”。同时,紧盯菌菇产业发展需求,组建“特色产业税费服务支持”团队,积极为纳税人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全周期税费服务,将便民办税服务的“触角”直达纳税人的“神经末梢”。
“从最初的小小菌包,到如今规模化的生产基地,我们菌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政策扶持和精心辅导。”汪建军感慨地说,“今年农户们已经享受到了30余万元实实在在的税惠红利,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扩大种植规模了。”
服务升级开出致富花
位于宁县焦村镇的甘农蘑力(庆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瞄准现代农业和大健康产业需求导向,树立“大食用菌产业”和工业化思维理念,打造适合庆阳的食用菌生产模式。据悉,甘农蘑力食用菌全产业链双孢菇标准化基地,已经建成36座爱尔兰大棚,其中12座大棚已经投入生产,年产有机双孢菇7.7万吨。
“小菌菇形成的‘种—养—菌—肥—饲’一体化全产业链闭环生产的现代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带动了800户农户建棚养菇,已消化农业废弃物小麦秸秆14万吨,鸡粪便10吨,实现镇内企业联动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 甘农蘑力(庆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亮说,“公司今年累计取得销售收入1132.76万元,享受税费减免 5.65万元,有了税惠政策的滋养和税务干部的悉心辅导,我们更有信心将菌菇产业做大做强。”
如何让“小菌菇”长成“大产业”,宁县税务局从企业成立伊始,就指定专人对接服务公司涉税业务,入企走访、培训辅导,提供滴灌式税费服务,积极响应解决纳税人诉求,持续扩展纳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稳健发展。
作者:刘家骅 焦博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