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清水县:“信用+”推动 “诚信清水”名片更靓丽
近年来,清水县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高位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和经济体系各环节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以信用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诚信清水”名片更加靓丽。
强化信息归集 夯实信用建设基石
2023年6月,清水县立足县域实际,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诚信清水”的实施方案》,提出全面实施信用建设筑基工程、健全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等6个方面35项具体攻坚任务,乡镇、部门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组建专班抓落实,“诚信清水”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连续两个季度县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评价位列天水市第一。
好的成绩的背后,是清水县建立健全了“自上而下、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组织保障体系和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工作责任体系,通过制定“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从根本上解决了“诚信清水”建设“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同时,清水县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了乡镇、部门、县属国有企业、驻县单位年度工作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最大限度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信用信息归集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我们坚持常态化‘应归尽归、应示尽示’,截至目前累计归集‘双公示’信息16.4万条、‘五归集’信息17.4万条,信用数据合规性、及时性等指标持续提升。”清水县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黄浩文说。
推行信用审批 加速企业项目落地
清水县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改革,建立“项目管家”和全流程全周期“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依托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将信用核查结果嵌入审批流程,探索信用赋能审批新路径,加速项目落地建设,服务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场主体在申请项目审批、工程建设、资金申请、证明事项等多个环节自愿作出守信承诺,投资主管部门采取“信用+告知承诺”“信用+容缺受理”等审批方式,事前核查企业经营状况、失信惩戒、行政处罚等信用状况,将企业良好信用记录最大限度转化为简易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以信用“小切口”推动服务质效“大提升”。
据统计,今年以来,清水县积极引导企业(个体户)在审批事项、受理环节、证明资料等环节自愿签订行业自律型、主动公示型信用承诺,共归集信用承诺9600多份。
对企业信用评级达到B级及以上的,清水县通过“信用备案”“网上承诺”“告知性备案”等方式实现“信用秒批秒办”,累计完成项目备案47个44.44亿元;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通过“信用承诺”“容缺受理”方式,完成项目审批26个,达9.45亿元。同时,建立了无缝衔接的事前信用核查、事中密切联动、事后监管纳信联动体系,对“信用+”审批模式事项,监管部门重点核查企业承诺履约情况,对未按承诺履约的限期督促整改,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函告审批部门撤销行政许可决定,将失信情况纳入政务诚信档案进行惩戒。
今年,全县在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燃气、物业管理等领域全面推行“信易+审批+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甘肃明昊房地产有限公司清水分公司等6家诚信建筑企业享受到“信易+审批”激励优惠服务政策,通过实施差异化监管,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信用审批监管惩戒机制,现在项目审批时间比以往减少了一半。清水县住建局副局长郑伟伟说。
今年以来,清水县累计签约现代食用菌等招商引资项目28个62.93亿元,到位省外资金54.27亿元,同比增长20.06%;全力推动176个重点项目建设,占比达46%的民间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1.65亿元,同比增长28.3%,这一切都源于清水县良好的营商环境。
用活信用融资 全力助企纾困解忧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
今年以来,清水县通过组织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入大厅、走商户、访企业、进银行开展“甘肃信易贷”平台业务流程培训,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多种渠道线上线下推广宣传“甘肃信易贷”政策,以信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确保“甘肃信易贷”政策红利惠及广大市场主体,让广大中小微企业少跑腿、好办事,用足政策、享受红利,最大限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截至目前,6家商业银行全部入驻平台,辖区市场主体累计注册“甘肃信易贷”4390家,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和信用情况,通过“信易贷”平台累计为499家企业授信12.18亿元,累计为494家市场主体发放贷款564笔11.82亿元,放款企业数占辖区企业总数的5.6%,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清水县欧华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因扩大经营规模,通过“甘肃信易贷”平台线上申请信用贷款200万元,该笔贷款从注册平台认证、线上发布融资需求、平台智能匹配金融产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授信到贷款资金发放仅用了5天时间。
“‘甘肃信易贷’网上申请,渠道多、利率低、放款快,特别适合信用好的中小微企业,能够有效帮助我们解决周转资金短缺的问题,真的是信用越好,贷款越容易。”该公司负责人张万虎说。
聚焦信用赋能 擦亮“诚信清水”名片
清水县积极推动“信易+”,把信用建设融入了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场景应用领域数量不断增加,持续拓展守信激励工作深度和广度,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截至目前,全县市场主体达18059户,同比增长12.97%,新登记市场主体1895户,修复经营异常名录235户,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信用保障。
今年以来,清水县常态化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诚信建设宣传活动,累计举办活动56场次,在公共资源交易、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公务员录用及调任、表彰评优、公共服务等事项中全方位开展信用信息查询,信用场景应用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由去年的90%提升到100%,即办事项由80%提升到91.11%,“陇商通”一键服务按时办结率由99%提升到100%,事项办理满意率达100%;新生儿出生、企业注销登记等2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教育入学”一件事被列为全省试点,1488项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
“清水县在公务员录用、调任和事业单位选聘、表彰评优时坚持常态化开展信用记录查询、应用,累计开展核查279人;定期开展公务员政务诚信教育,将《甘肃省社会信用条例》等信用知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公务员培训和领导干部进修课程,引导各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诚信意识,积极发挥表率作用。”中共清水县委组织部干部组组长马娟说。
同时,清水县在食品药品、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医疗卫生、生态环保、价格、统计、财政性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积极选树各领域诚信典型,组织开展了三八红旗手、最美家庭、清水好人和诚信行业、诚信单位、诚信经营示范店等评选活动,全力营造知信、守信环境,体现时代特征、展示清水特点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2011年以来,我们连续12年举行道德模范颁奖表彰大会,累计评选道德模范和先进集体1400余名(个),其中诚实守信道德模范20名、诚实守信道德模范集体40个,把榜样力量转化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清水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中共清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温莉说。
医疗领域是公共民生服务的重要板块,在清水“信用”成为真金白银,清水县依托信用评价推出住院病人“先诊疗后付费”,门诊“0元挂号”“一号管三天”等惠民举措,这些举措的背后是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消费领域免押金入住酒店、免查房离店的常态化推行,以及“信用+审批”“信用+监管”“信易行”“信易游”“信易阅”等系列“信用惠民”场景的应用,是清水“信用+”模式的有效探索。
清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融合,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计量、广告等领域推行“信用+监管”模式,健全守信正向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对14888户信用状况良好的经营主体合理降低抽查频次,对1704户信用风险等级较高的经营主体有针对性地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充分发挥信用监管效能。
自今年6月1日专用信用报告上线以来,清水县全面推行“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等系列服务,累计为企业办理26件次。9月,清水县垠源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因资金申请等业务需要,通过信用中国网站申请出具了《甘肃省市场主体专用信用报告(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版)》,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该市场主体在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税务、法院失信执行、住房城乡建设等38个领域中无行政处罚、严重失信等违法违规证明记录。
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朝东说:“以往我们要分别前往各个行政机关开具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现在可以用一份市场主体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极大减少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清水县税务局对纳税信用评价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共评价2191户,让税务监管更加精准高效;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创建纳税信用“体检”机制,推行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税务监管新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对纳税人实行精准“体检”,对有风险的纳税人及时开展涉税风险提醒,对符合信用修复的纳税人依法依规进行纳税信用评价与修复,引导企业珍惜纳税信用,实现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精准监管转变。
“税务部门定期的培训和日常风险提醒,不仅帮助我们从源头做到了规范管理,降低了失信风险,同时也让我们应享尽享信用带来的税惠红利,让我们觉得非常温暖。”清水满园红果品有限公司财务人员王秀清说。
据统计,前三季度清水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诚信清水”是清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钥,是清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坚实基础,更是清水城市文明阔步向前的自信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