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保护黄河大合唱 跃动税收音符

发布时间:2024-12-11 09:23 来源:2024年12月10日《中国税务报》头版头条 字号:[]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九曲黄河,奔流激荡。

黄河流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沿黄9省区,并在黄河上中下游分别主持召开三次座谈会,专题研究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件事要久久为功,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抓下去。”

黄河沿线9省区税务部门牢记嘱托,切实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以绿色税制撬动绿色发展,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同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发挥绿色税制作用

引导企业“向绿而行”

大保护是大发展的前提。

滚滚黄河滋润千里沃野,但黄河流域同时面临缺水难题。据统计,途经9省区入海,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支撑着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13%的粮食产量、14%的国内生产总值。

保护黄河水、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为黄河流域治理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

自2017年12月起,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宁夏7个黄河沿线省份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

全域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干旱半干旱区域占全区总面积75%以上,是全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地区之一。

资源税是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增强企业等社会主体节水意识和动力。宁夏税务部门全力推动水资源税政策引领作用,促使企业增强节水意识,不断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我们加快设备更新,进一步节约资源,企业实现了良性循环。”宁夏圣友德实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玉琼说,在水资源税政策的引导下,企业启动矿井水循环利用项目,每年少用黄河水90万立方米,相应少缴水资源税近40万元。

和水资源税一样,“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环境保护税,也推动着企业向绿色、生态、健康、循环利用转型。

在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绿色税收的正向激励作用正得到充分体现。

“环保做得好,税费就可缴得少。”阿坝州禧龙工业硅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说,2018年1月1日环境保护税开征后,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完成多台电炉的环保系统及装置设备改造,实现绿色转型。

看得见的红利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走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之路。数据显示,阿坝州享受环境保护税减免的企业从2020年11户增至2024年45户,累计减免环境保护税1291.09万元。

“治黄百难,唯沙为首”。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增强水源涵养能力,是黄河流域面临的另一个重大课题。

这对于“三江之源”的青海而言,更为重要。当前,青海探索“光伏+治沙”发展模式,让曾经荒芜、裸露的荒漠土地成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蓄能地。

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规划占地609平方公里的塔拉滩光伏园区内,数千万片光伏面板铺满大地。“光伏板的遮挡作用,有效降低了地表温度和蒸发量,减少了风沙侵蚀,促进了草地的恢复与生长。”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和太阳能发电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李炬介绍。据统计,塔拉滩相比过去平均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覆盖度提高到80%。

放眼整个塔拉滩光伏园区,这里集聚了超130家光伏发电企业,成为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该园区实现税收收入占当地全部税收收入近六成。

税收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青海以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水力发电工程施工等为主的清洁能源发电产业上游设备生产制造及施工服务企业达到1072户,2021年—2023年平均增长15%。

聚焦光伏产业建设、运营等环节特点,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组织业务骨干全面梳理现行有效税费政策,形成《绿色算力税费优惠政策汇编》,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电量税费优惠政策等涵盖十大类55项政策运用指南,明确每一项政策的“享受主体”“优惠内容”“享受条件”和“政策依据”,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宣传辅导讲解,及时送达政策适用主体,助力相关产业奔向好“光”景。

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如今,黄河流域林草植被覆盖率由20世纪70年代不足20%提高到现在60%以上。水土保持率从1990年的41.5%提高到现在的67.4%。

走富有地域特色的

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究竟应该怎么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黄河沿线各地迎来新的发展。

地处甘肃兰州东郊的榆中县全境属黄河流域,境内有黄河干流及宛川河、官川河、洮河3大水系。丰富的水系资源、四季分明的气候,为榆中县发展渔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寒露节气过后,榆中县城关镇丁官营村养殖的南美对虾迎来新一波订购高峰。“近年来,黄河边的环境越来越好,独特的自然条件成为我们养殖南美对虾的先天优势。”丁官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丁法兵告诉记者。

“今年是我们在黄土高原上养殖南美对虾的第二年,各项税收减免政策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减轻了负担。今年我们又引进62万尾虾苗,建设了生物净化循环系统,虾长得快,发病率低,预计年产量将突破5000公斤。”丁法兵说。

在甘肃,税务部门就全力服务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制定了12条举措,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精细服务相关产业发展。

甘肃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税务部门不仅针对农、林、牧、渔业相关农业基础建设项目依法免征、减征相关税费,还积极落实节能节水项目等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用好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科技创新税收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促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循环农业等产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内蒙古包头市位于黄河著名的“几字弯”的正顶端。黄河包头段地处黄河上中游分界地区,是沿黄重要生态功能区。作为老工业城市的包头,“绿色”已成为这里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模式,近日顺利通过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验收审核,成为内蒙古首家通过验收并完成公示的钢铁企业。

早在2021年5月,包钢股份就建成了全国首套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在国内首次把四项余热利用主流技术在同一个项目中全面应用,实现了热、电、冷三联产,兼收并用。经测算,此系统全年可节约标煤近1.8万吨,减少碳排放约5万吨,相当于多种植110万棵树,产生效益约1600万元。

“设备升级、项目改造会带来前期资金投入量大、回笼较慢等问题,因此可以享受哪些税费优惠政策,是我们十分关注的事情。”包钢集团财务科科长赵梅介绍,针对包钢的实际情况,税务部门持续开展宣传辅导。2023年至今,在企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税务部门辅导包钢享受衰竭期矿山减征资源税2363万元、环保税减免53万元,为包钢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资金保障。

黄河流经陕西省延川县时形成了五个S型大转弯,形成了闻名遐迩的黄河蛇曲群。其中,以弧度320度的乾坤湾最为壮观,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延川当地政府充分整合、利用乾坤湾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民风民俗,大力发展沿黄旅游和红色旅游业。

“延川黄河乾坤湾景区在今年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延川县文化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刘华华介绍,“在此期间,税务部门举办多场专题讲座,帮助我们排查涉税风险,指导我们规范账务处理、正确申报纳税,并提醒我们及时享受税费优惠35万元。”

这只是税收在推动陕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税务部门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近期撰写了《财税政策赋能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报告在分析税收大数据基础上,从财政制度、绿色税收体系和税收收入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提出相关建议。

共同抓好大保护

协同推进大治理

唱好“黄河大合唱”关键在协同。

统筹上中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习近平总书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下调子——“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黄河沿线各地税务部门紧密协作、同向发力,既加强上中下游的税务合作,又主动融入地方共治,以协同之力推进协同治理。

黄河流经区域很多地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比如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是我国的农产品主产区,粮食和肉类产量占全国1/3左右。保护耕地,守住基本农田安全“生命线”对于黄河沿线至关重要。

2019年9月,耕地占用税法正式实施,以法律和税收手段有效保护耕地和有效利用土地,同时为土地复垦和开发新的耕地提供资金来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山西省运城市全域处于黄河流域,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也是汾渭平原重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山西省税务部门与省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加强协调沟通,紧抓耕地占用税纳税人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认定两个重点,规范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加大对风力发电、光伏电站等项目用地和各类损毁耕地行为的征管力度,耕地占用税征管质效明显提高。近3年来,山西省耕地连续实现净增加,为全省耕地连续24年实现省内占补平衡夯实了基础。

山东省聊城市地处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素有“江北水城·两河明珠”的美誉。近年来,聊城市成立了由市政府牵头,涵盖财政、税务、环境、水利等13个职能部门和11个县(市、区)政府、管委会的绿色税收工作推进专班,在数据共享、政策辅导、监管治理、激励惩戒等方面联合联动、共治共促。在数据共享方面,聊城市税务局依托聊城市大数据局“一体化数据平台”,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建立绿色税收涉税信息台账,不定期与相关部门交换信息,及时开展涉税数据关联比对。聊城市财政局法规税政科负责同志介绍,目前全市已实现8个部门10类涉税信息台账共享,部门间数据信息交互达280余万条。

在此基础上,工作专班印发《全市绿色税收调研辅导工作方案》《全市绿色税收工作督导方案》,并将绿色税收管理工作纳入全市税收共治考评机制,将环境保护税、水资源税征收管理纳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考评机制。数据显示,目前聊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超9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平均下降8%以上。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千年治黄的主战场。目前,河南省正深入实施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行动,积极筹建省循环经济产业集团,加快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循环经济筑牢黄河保护生态屏障。今年前三季度,河南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3%。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的洛阳循环经济园区,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示范产业基地。为服务循环经济发展,当地税务部门与财政、环保等部门沟通对接,共同制作覆盖全产业链条的“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办事指南”,并结合循环经济特别是再生资源产业特点,对各链条企业所涉及的税收政策进行梳理归类,组建政策辅导专家团队,聚焦循环经济产业难点、疑点问题,一对一精准上门服务,点对点解决涉税诉求。2023年,园区实现的再生资源集聚量达155万吨,加工利用量144万吨,完成生产总值80亿元,上缴各项税费6.26亿元。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沿线9省区税务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税务总局党委部署,砥砺奋进、久久为功,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持续优化服务举措,落实落细税费政策,为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采写:本报记者 杨志聪 金琳 陈显信 马国柱 裴石明 胡冰 郭勇 任恒君 陈永康 通讯员 韩世峰)

作者: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