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税务:发挥“税务效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平川区税务局聚焦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税费政策落实举措,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精准化税费服务为民营经济加力
探索建立集“税情收集、政策宣辅、税费服务、综合调解、法律救济”等功能于一体的税费服务综合体,增强“精准导税—精细服务—精心帮办”功能。通过分区设置精准定位进厅纳税人需求,实现事项前端分流;设置争议调解室,建成争议调解团队,推进涉税争议及时处置、在厅化解。同时,加强征纳互动运营团队建设,通过培训强带动、运营强支撑、服务强兜底,完善“辅导办理一体化、流转处理扁平化、税费服务场景化”的运行模式,有效提升线上办税效率。
聚焦建立民营企业分级分类直联点,积极响应民营企业发展诉求,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区局领导班子带队与六个基层分局建立包抓分片清单,每人认领10户享受税费优惠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直联调研。同时按照“场景化、递进式”方式开展税费政策精准推送,通过“数据规则+实地调研”方式对纳税人缴费人开展二次分类,对全区纳税人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查漏补缺,分行业、分业务、分性质,为纳税人缴费人精准匹配适用政策。主动分析纳税人缴费人高频业务、热点问题,精准筛选符合政策条件的人员名单,区分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办税人等不同身份信息,通过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和“陇税帮办”开展有针对性和靶向性的精准推送。
破除融资难融资贵为民营经济赋能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专精特新”企业被视为推动产业升级、解决技术难题、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生力军。然而尽管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中表现出色,但他们却在金融支持方面面临难题。甘肃大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反映,虽然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向“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有倾向性,但是金额往往只有几百万元,不能满足其经营需求,普通商业贷款又有较为严苛的资产抵押条件,导致企业融资规模受限,进而影响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川税务深化“税银互动”,运用大数据思维,以纳税人的纳税信息作为企业无抵押贷款的信用担保,与中国工商银行平川支行共同开展税银企三方座谈会,推动税务部门、银行、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通过“税务搭台、银行唱戏、纳税人受益”,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真正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努力为纳税人创造更加优良的区域发展环境。
当前,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同时,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要更大力度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深入开展“税银互动”,能为小微企业融资搭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平台,助力破解融资难题,营造公平健康的营商环。接下来,区局将进一步明确优化银税信用信息共享方式,在保障数据安全、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帮助更多民营企业凭借良好纳税信用、通过“税银互动”获得融资支持,进一步畅通“银税”桥梁、提高“互动”质量,瞄准企业融资难点堵点积极创新,让“税银互动”释放出更大效能,更好激发广大小微企业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税费政策引导助力民营经济转型
针对企业在绿色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堵点”,平川税务部门认真对照检视,把打包推送“一揽子”绿色税惠政策大礼包和完善优化部门联动协作机制,作为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着力通过税费优惠正向激励与政策杠杆反向约束双向驱动,让绿色发展激发企业成长壮大新动能。如为了水资源短缺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业,存在的农业水资源管理及利用效率不高、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缓慢、节水农业技术研发能力欠缺等三方面的不足。平川税务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持续深化便民办税春风行动,高效落实一系列支持涉农产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和服务举措,对节水设备购买、技术研发创新等涉农企业进行“靶向”政策推送,确保税惠红利快速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力,助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减税降费助推巩固产业竞争优势
高质量发展阶段,走规模扩张的路径已经不再适用,钢铁、煤炭、建材等传统产业大规模扩张的阶段已基本结束。当前产业发展必须着力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以此巩固和深化产业竞争优势。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民营经济在产业升级转型及产业优势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最具竞争优势的新型产业必然是高端服务业或是与高端服务业直接相关的制造业,包括数字经济、“互联网+”等产业。当前,民营经济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产业具有独特的领先优势。因此,针对民营经济的减税降费举措及落地至关重要。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涵盖50余条关于科技创新的税费优惠政策,有效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能够助力科创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
对于相关企业,平川区税务局从关键环节发力,加大对科创孵化、研发投入、人才引进、成果转化、产学融合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激发企业原创力,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做好优惠政策落实落地,提高企业在审批过程中对优惠政策理解消化环节中的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企业税收宣传工作,把税费优惠政策如“及时雨”一般传递到每一家符合条件的企业手中,浇灌出更多“科创之花”。相关部门也需进行严格审核,对准入资格企业认真把关,做好文件存档和协同监管。例如甘肃容和矿用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仅2023年享受减税降费政策红利7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