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长城文脉历久弥新“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4-11-18 11:57 来源:本网站 字号:[] [] []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这是现代科技与古老文化的完美结合。”来自杭州的李女士站在古老的城墙上,看着无穷夜幕中被绚烂灯光点亮的嘉峪关关城不由得发出感慨,“灯光影像把嘉峪关历史变迁中的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耳目一新的体验让我感觉这次旅行很有意义。”游客能“体验式”打卡长城文化得益于嘉峪关关城景区在暑期黄金档重磅推出的“沉浸式”关城夜游项目。

关城夜游灯光剧《天下嘉峪关》作为全国首部原址实景长城文化沉浸式剧秀夜游项目,以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完整的嘉峪关关城原址为载体,以历史长河中的长城文化、丝路文化、关城文化为主题,综合运用激光投影、数字科技、舞台实景演艺等形式,将古老的城墙化作一副巨大的画布,用五彩斑斓的灯光将2000年的长城文化、800年的关城历史,在光影流转间徐徐铺陈开来,向来往的游客诉说着一段长城史诗。据统计,今年前八个月,嘉峪关关城景区吸引游客308.04万人次,增长54%,长城“IP”持续火热。

嘉峪关市税务局紧跟文旅行业发展需求,推出更加精准、高效的政策保障和服务举措支持旅游新业态,助力文旅经济持续升温。“公司2023年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467.45万元,节省下来的税费被充分利用在这次夜游灯光秀项目的创意设计和舞台建设上,让灯光秀的规划转为现实,为游客带来一场全新的视觉盛宴。”嘉峪关关城景区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石峰说道。

呈现于游客面前美轮美奂的长城、“活”起来的长城文化,背后凝结着嘉峪关几代长城保护工作者的心血。始建于公元1372年的嘉峪关关城,由于年久失修和风化侵蚀,造成关城土木结构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地基下沉、墙体开裂。为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耗资20.3亿元,先后实施30多项长城保护项目对嘉峪关关城及边长城进行了专项修缮,并迅速突破并掌握了包括锚固灌浆加固技术、支顶加固技术在内的一系列土质长城保护关键技术,高科技融入“古建筑”赋能长城保护,使得长城保护由“被动的抢救保护”向“主动的预防性保护”转变,从探索性修缮向精准检测维护转变。如今嘉峪关生态逐渐绿了起来、湿润了起来,这与古长城修建时干燥的气候条件大相径庭。“夯土墙体有了很多细微变化,肉眼难以观察,通过科学仪器则一目了然。”嘉峪关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张翔说,这些年长城保护技术的发展和仪器的迭代更新让长城‘体检’有了新办法,实现了文物保护数据的精准监测、采集和整理,进而实现了长城的高效修缮和预防性保护。去年,嘉峪关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这也是全国唯一以长城专题开展保护利用的示范城市。

近年来,长城管护力量不断充实,甘肃省除各级管护机构工作人员外,还聘请了1522名长城保护员,将全省长城分3852个点段看管巡护。今年46岁的张斌作为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因为自小就生活在长城脚下的村落,对古长城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凭借着对长城的热爱,参加工作初期他用每日步行几十公里巡护着长城,“如今无人机代替人力对长城本体和周边赋存环境进行巡察,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掌握长城的情况。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长城精神代代相传。”

张斌所长的朴素愿望,如今正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实现。在嘉峪关关城景区新建的研学游基地,正在开展“我在嘉峪关修长城”青少年主题研学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研学团在“一、二!一、二!”整齐划一的劳动号子中,与家长一起手握石杵,一点点夯实泥土、修筑城墙,亲身体验“修长城”。通过身体力行地参加“修长城”,让孩子们对嘉峪关巍峨长城的修建过程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很难想象长城居然是这样一点点修建成如今气势恢弘的模样。通过亲自参与夯实城墙,我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聚沙成塔’坚持不懈的精神。”甘南州玛曲县的小学生才让扎西表达着新体验带来的新感受,“我将把了解到的长城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每到暑假,我们研学中心都会引来很多带孩子的游客,学习了解古代以夯土修筑长城的方法,以寓教于学的方式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到长城历史,提高文物保护的意识。”嘉峪关关城景区的研学老师马雪介绍到。作为文旅宣传的成员部门,嘉峪关市税务局也以全新身份加入到“长城文化”的宣传阵营中来。通过开展“一日雄关守关人”活动,由税务干部扮演“守关人”角色融入关城情景中,与嘉峪关“网红”关长李森一起向游客介绍关城历史、科普税收政策,让游客的游览过程体验维度更加多样化。

长城精神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赓续不断,让长城保护更加深入人心。在长城脚下的嘉峪关村也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将长城文化和旅游体验深度融合,共谱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篇章。“我们生于关城下,长在长城边,这些年我们把长城保护得很好,长城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村里人都端上了‘旅游致富’的‘金饭碗’。”嘉峪关村村民蔺晶在自家经营的农家乐里迎来送往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笑得合不拢嘴。“靠着长城,旅游业在我们村扎了根,国家的税惠好政策则让咱们村的旅游生意更加红火。”在嘉峪关村,80%的村民从事旅游相关产业。2023年嘉峪关村村民经营的农家乐、民宿、商店享受了“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等多项税费优惠政策合计近50万元。立足于得天独厚的优势,乘着国家鼓励发展的税惠东风,嘉峪关村村民靠着勤劳的双手让“钱袋子”鼓了起来,2023年嘉峪关村人均收入达2.8万元,相较于2019年提高了8000元。

“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也是生活在嘉峪关这片古老土地上所有市民的共同期盼。五年间,嘉峪关儿女深刻把握历史机遇,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做好长城文化保护、文化传承、开发利用工作,不断挖掘长城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赓续千年文脉,共谱长城文化新时代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